2002
〈清代宜蘭地區北管分派原因探考及其文化意涵分析〉《2001年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台北市:民族音樂學會,頁111-126。
2002
〈日治時期宜蘭地區慶典中的遊藝活動〉《藝術評論》,第13期,頁95-133。
2005
〈1910∼1950年西方表演形式戲劇在臺灣的形成與發展--以宜蘭地區為研究個案〉
2005
〈環境、表演與審美--日治時期境外劇團在宜蘭地區的演出〉《文資學報》,第1期,頁21-65。
2005
〈亂彈聲腔戲曲文本的變化——以《清蒙古車王府》、《戲考》、北管劇本為比較對
象〉,《戲劇學刊》,第2期,頁85-115。
2005
〈開枝散葉,老根猶在:北管子弟團宜蘭總蘭社今昔〉《傳統藝術》,第55期,頁41-45。
2005
〈今時景致舊時情—談「亦宛然」與「真快樂」的南管布袋戲演出〉《美育》(已通過審查,待刊登)。
2006
〈北管戲曲研究與田野調查:討論蘭陽地區戲曲組織、參與者、廟宇的關係〉《民俗曲藝》,第151期(已通過審查)。 |
2002.4
〈清代宜蘭地區北管分派原因探考及其文化意涵分析〉,《2001年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台北市:民族音樂學會,頁111-126。 |
2000.2
〈科學時代的悲劇--彼得•布魯克的《我是個奇人》〉,《表演藝術》86期,
頁 48-51。 |
2002.6.14
〈幸福來敲門--結合童年故事與身體技術的「莉莉日記」〉,表演藝術網路雜誌「迴響論壇」。 |
2002.5.7
〈一段超齡的迷情--台灣戲專歌仔戲科「周阿春」〉,表演藝術網路雜誌「迴響論壇」,2002年5月7日。。 |
2002.5
〈傳統之為用--從現代劇場裡的布袋戲偶談起〉,《表演藝術》113期,2002年5月,頁82-84。 |
2003.4.28.
〈缺少一種綜觀全場的統合--評河洛歌子戲團的「太子回朝」〉,民生報A6版, |
2004.8.28
〈信仰與戲劇〉,自由時報自由副刊。 |
2005
〈從外台到內台的成功嘗試〉民生報A12版,2005年2月2日。 |
D.技術報告 |
2002-2003
國科會《台灣視覺記憶數位典藏-臺北藝大所藏圖像資料元素分析與分類架構再開發》(NSC-91-2422-H-119-112),共115頁。
2003-2005
國科會《日治時期台灣兒童表演活動之研究》(NSC-92-2411-H-119-003-)。
2005-2006
國科會《日治時期台灣青年團戲劇活動的史料建構與研究》(94-2411-H-119-001-)。 |
E.專書及專書論文 |
2005
《環境、表演與審美——蘭陽地區清代到1960年代的表演活動》,台北:稻鄉。共309頁。(NSC-92-2411-H-119-003-)。 |
F.專案研究 |
2005-2006
《日治時期青年團戲劇活動的歷史建構與研究》,國科會(94-2411-H-119-001-)
2003-2005
《日治時期台灣兒童表演活動之研究》,國科會(NSC-92-2411-H-119-003-)。
2002-2003
《台灣視覺記憶數位典藏-臺北藝大所藏圖像資料元素分析與分類架構再開發》,國科會編號NSC-91-2422-H-119-112,共115頁。 |